当前位置:首页 > 投资 > 我们的园区 > 开发区中区
  • 我们的园区

    中区概况

    泰达中区,原名滨海新区轻纺经济区,于2009年5月启动规划,2010年2月正式动工建设。

    2013年12月,根据市委、市政府关于滨海新区整合部分功能区的有关决定,将轻纺经济区并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(简称'泰达')。2014年2月,园区正式更名为'泰达中区'。

    中区规划面积及四至范围:总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。

    其中工业区48平方公里,西起海景大道,东至海滨高速,北起轻纺大道,南至独流减河;

    生活区10平方公里,位于轻纺大道北侧。

    中区产业定位:坚持石化下游产业的特色发展,逐步融入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形成中区新的特色产业体系,努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(产业用纺织品)示范基地、我国北方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、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、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承载区、城市拓展示范区和生态宜居新城区,构建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。

    中区发展优势

    土地资源丰富,发展空间广阔。中区工业区一期规划占地26平方公里,到2014年底,已招商面积7平方公里,约10平方公里已具备摆放项目条件,剩余部分正在推进开发建设,是开发区设施完善、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园区。其规划土地原为海晶集团盐池用地,通过收购填垫后,直接为工业用地,不涉及农田占用、拆迁等问题,地价相对周边功能区也具有优势。

    区位优势不断强化,大通关格局有望形成。中区地理位置优越,坐落于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滨海新区南部,距北京机场165公里,距天津机场40公里;距北方第一大港—天津港15公里,与天津在建的第二大港—南港仅8公里路程。园区紧邻环渤海沿海高速等7大高速公路,并与周围6 条铁路大动脉网相连,交通优势明显,未来有望形成海陆空联运的大通关格局。中区一方面与已发展成熟的开发区西区和东区之间交通便捷,有利于在商贸互动、人才交流、产业转移等方面快速合作;另一方面邻近大港、南港工业区和中部新城规划建设区,未来有望沿产业链上下游布局,形成商流、物流、人流的区域联动发展模式。

    周边产业基础为加速产业发展提供保障。中区紧邻南港工业区与大港油田,周边拥有天津渤海化工集团、天津石化等石油化工企业,20公里半径内拥有丰富的石化原材料,为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。同时,开发区西区及东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和人才优势,但土地空间有限,有利于中区针对其配套产业和产业链条缺失的关键环节加强招商,积极承接各区产业外溢和企业扩产,实现经济的快速起步,形成区域协同发展。

   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为突破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机遇。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后,产业转移、企业迁址、人员流动加速。北京高科技产业及高端技术人员外溢趋势加快,京津冀地区行业协会、产业联盟及高校院所建立异地联合研究所、协同创新中心、制造测试基地等意愿强烈,有利于构建人才联合培养机制,加快产业创新要素的集聚,有利于中区突破发展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科技产业。

    中区发展现状

    1.建设稳步推进,配套设施逐步完善

    中区工业区总规划48平方公里,其中在建面积26平方公里,在土地整理、基础设施、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日趋完善;剩余22平方公里东扩区将随前期在建区域的进展情况逐步开发建设。

   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自2010年建设至2015年10月底,在建26平方公里土地整理全部完成,累计建成道路58公里,铺设绿化75.2万平米,并完成沿线雨污水管线建设,建成雨污水泵站4座。

    配套服务设施方面,10万平方米蓝领公寓建成并投入使用,可满足约5000人住宿;超市、通讯、邮局、快递、银行、门诊、药房、酒店、职工食堂、公共浴室等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完善;职工文化中心为园区职工提供干净、舒适的文体活动场所。滨海三号酒店运营良好,新设立天津自贸区东疆港进口商品直营中心,得到园区及周边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和支持。公交首末站、消防站相继建成,首条公交线路通往港东新城与原大港城区,开设了中区至开发区东区业务通勤车,服务于企业办理相关手续。此外,110KV输变电站、电力排管工程、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等工程陆续实施。

    2.产业起步发展,实现初步集聚

    中区几年来围绕“油头—化身—轻纺尾”产业链条中的石化下游环节,初步形成了以合成树脂、合成纤维、合成橡胶三大石化合成材料为基础的轻工、轻纺、商贸物流三个产业板块,实现了产业的起步发展。在高端纺织、塑料制品、电子汽配及轻工建材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。

    目前,中区打造中国北方地区薄膜产业基地、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及纤维产业园工程持续顺利推进,通过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团入驻,形成“研发—设计—生产—服务”的完整产业链条,不断强化产业链带动力。

    截至2016年底,中区累计注册企业263家,注册资金约47.92亿元;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73.65亿元,于2014年底落户中区的天津信星国际产业园累计入园企业792家,注册资金36亿元。

    3.龙头企业带动,技术不断积累

    围绕几大重点领域,中区引进了新纶科技、华恒包装、山水视讯等技术设备先进的龙头企业,实现了产业技术积累,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的入驻和发展;在商贸物流板块,依托天津国际家纺城、中矿海外营运基地等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;在生产性服务和互联网服务领域,也有中矿岩矿检测、环众、信星等企业逐步布局,探索第三方检测中心、企业电子结算平台等现代服务模式,在石化下游、电子汽配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品牌。

    部分入区企业:


    中区发展目标

    到2015年,中区产业发展框架初步建立,形成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、总规和控规,并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,引企业、招项目、进人才。

    到2017年,产业发展基本框架逐步成熟,各产业发展规模快速扩大,吸引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引领性企业入驻,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,产业增长速度位于开发区前列。

    到2020年,产业经济体系全面建立,发展规模跻身开发区前列,集聚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,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,构建集技术、生产、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集群,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。